知乎日报

每日提供高质量新闻资讯

头图

知天下 · 柏林的魅力,穷而性感(多图)

Kornephoros

柏林的魅力何在?

Kornephoros,长白山千年野生电线杆
谢邀,怒答。答案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博客,很长,请知友们包涵。

1.说说老柏林
讲天气,讲自然风光,讲物产,柏林都算不上出色。但是作为一个城市,他的内容丰富多彩,像一口香气四溢不停翻滚的火锅,一头扎进去,你不会知道你能从里面捞出一块肥牛,还是一条金针菇,亦或者一片黄喉。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摄影本人)

历史上这里曾是普鲁士的国都,这里曾是第三帝国的老巢,这里曾是东德的人间天堂,这里是西德的飞地。虽然二战中柏林被轰炸成一片狼藉,但是坐轻轨横穿整个城,依然可以看到东德留下的火柴盒宿舍楼,西德的玻璃幕墙大厦,在第三帝国追求宏大叙事意志下指导建设的办公大楼,亦或者普鲁士王国时期遗留下来仍带着铁和血光辉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和博物馆,参差的历史飞快的在车窗外掠过。

漫步在城市中,也总是会和历史不期而遇。比如经过国会大厦背后的威廉街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第三帝国兴亡录》里的一则小故事:希特勒上位之前,压力很大,某天《兴亡录》的作者看到他从威廉街走过,旁边的人嘲讽的说:「他最近压力很大,晚上在家啃地毯呢。」比如走到斯普雷河畔,突然出现在草坪上的一段残留柏林墙。比如房地产开发课上,教授问我们,在柏林开发一个新楼盘,最先要弄清楚的事情是什么?答:这块地皮下面有没有二战的残留炸弹。

2.聊聊东柏林
历史书上提到的东西柏林分裂,更多的是着重刻画柏林墙和激动人心的翻墙史。但是东柏林和西柏林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起充满怨气的翻墙传说,更有吸引力。

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里描绘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但是之间又有着某种联系。1989 年前的东柏林和西柏林非常的符合这个设定,东柏林就是冷酷仙境,西柏林就是世界尽头。

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旁有一个小小的东德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大多都是前东德老百姓捐献的,在这里可以一窥 1990 前东柏林的生活。在东柏林,咖啡豆是有的,但是是掺了燕麦的。酒精饮料也是有的,但是一副天蓝色硫酸铜溶液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是化学合成品,还要在瓶子上贴个热带海岛图案扮天然。

看上去漂亮的衣服也是有的,但都是化纤的。照片上看到东德姑娘们穿着它们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天桥上照相,引领射会主义人工合成时尚。住房也是有的,而且还不短缺,东柏林老百姓乐于从老房子里搬到政府兴建的火柴盒宿舍里,因为那有像样的暖气和热水供应。但是房子长的千篇一律,我曾在最东边的一个区住过,几次都因为这个原因迷路了。这种预制板建成的楼都大量使用石棉作为防火材料,1990 年后因为石棉的致癌作用,所有含石棉的板材又都被移除了。在 Hellersdorf 区找个山头爬上去一望,满眼一模一样毫无个性可言的宿舍楼像人觉的它们是城市的癌变组织。
(70年代末在亚历山大广场旁的天桥上,一群穿着化纤时装的时装模特,本人摄于「东柏林博物馆」)

在一个天朝人民看来,最让人惊奇的东德的天体文化,其实在德国,这种传统一直是存在的。但据东柏林同学介绍,东德的执政者意识到裸体文化可以有效的对抗教会的影响,所以大力鼓励群众脱光衣服,享受自然。东德前书记昂纳克甚至在某一年的游行上还检阅了一辆有裸体女郎晒日光浴的彩车。我的朋友艾柯特知道的更多,他说曾看过一部老东德科教片,真枪实弹的向女性传授自慰的方法,当然战后德国男丁稀少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对比其他把男女都恨不得改造成无缝钢管的同时代射会主义国家,这点自由难能可贵。

在老东柏林居民来看,东德也不是那么的糟糕,除了长期以来本国出产的不少工农产品都被苏俄掠夺走造成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之外,至少大家都不用担心失业。也还是我朋友艾柯特讲的故事,在捷克和德国边境曾有一个火车站,火车根本就不从那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那工作领工资,两德合并之后,火车站就给关了。

我曾去过一个东柏林老太太家做客,她的儿子现在失业了,对比起来,她也会不由的怀念老时光。我们集体去参观东德老建筑「共和宫」(时为东德人民代表大会会堂)的旧址的时候,和轻轨上碰到的老人们聊起来,他们也会感慨的想起作为普通公民当年也可以随便在那进出的风光。

至少看上去,东柏林是一个建立在水泥预制板、人工合成纤维时装、化学合成酒精和裸体文化上的仙境,特别是相对同时代的射会主义兄弟国家而言。可是不是所有东柏林居民都想待在这个仙境里,因为旁边就是个醉生梦死的西柏林。

3.说说西柏林
做为世界尽头的西柏林,在地理上是和西方世界完全隔绝。像一个孤岛,东德的领土把西柏林包围了,开车能到的最近的西德城市是汉诺威,途中要开车经过东德的勃兰登堡州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这点在三毛的小说《倾城》里有介绍过,三毛就是为了办横穿东德领土的通行证才凭民国护照勇闯东柏林,在某检查站邂逅英俊的东德士兵。

作为自由世界的飞地,西柏林的居民生活在恐慌之中。他们不知道这半爿孤城什么时候会被时刻励兵秣马的东德和苏俄攻占。事实上,东德早就做好了入侵西柏林的计划,他们以德国人的严密和精细,确定了进攻路线,占领地点,要抓的人等等,这个计划现在还在东德博物馆里挂着。苏俄在 1948 – 1949 年一度从陆路封锁西柏林,盟军展开了柏林大空运,在 Tempelhof 机场每三分钟就起降一架飞机,运送巨量的各种生活物资,最终守护住了西柏林的独立。

(东德军队制定的攻占西柏林计划,本人摄于「东柏林博物馆」)

柏林大空运一役让西柏林成为了自由的象征。西德政府无比珍视这面旗帜,大力鼓励本国居民来此定居。越南老华侨媚姐就是七十年代逃越共过来的,她介绍,那时候对于任何一个在西柏林工作的居民都可以拿到特殊津贴 「Berlinzulag」。,政府每月发放工资的 8% 作为在西柏林工作的奖励,并且这部分津贴是免税的。

可想,在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半座城池,人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过醉生梦死的生活。纪录片《Die Insel West-Berlin oder wo alle Himmelsrichtungen Osten sind》(暴力翻译:孤岛西柏林 – 所有方向都是东的地方)和小说及其改编的电影《Herr Lehmann》(雷曼先生)都描绘了这个充斥着啤酒、现代艺术、摇滚乐、迪斯科以及学生运动的世界尽头。

自由的人们在这个放浪形骸的地方玩出了花样,比如柏林电影节,比如以蛋糕和电子乐为主题的「爱的大游行」,比如繁盛的同性恋文化和社区,比如林立的夜店和脱衣舞俱乐部。在 Charlottenburg 区住满了艺术家,在 Kreuzberg 区是同性恋和朋克,年轻人在柏林墙下唱摇滚。著名的购物中心选帝候大街一派繁华,车水马龙,街旁坐满喝咖啡的人们。百货大楼 Kadewe 摆满了上百种香肠和上百种面包,让少数能来西柏林探亲的东柏林居民看的两眼发直。

冷战年代西方重要的文化运动西柏林也一场没有拉下,滚石乐队到西柏林森林会场开演唱会,嬉皮士们在西柏林动物园旁喝酒唱歌。连 Iggy Pop 和 David Bowie 都被吸引到西柏林,在 Kreuzberg 区居住了一段时间。

(西柏林轻轨车站 Tiergraten [有译作狩猎园],摄影本人)

希特勒曾雄心勃勃的想把柏林打造成精致宏伟的世界之都 – 日耳曼尼亚。如果他的幽灵重新造访 1961 – 1990 时的柏林,看到这座一度闪耀着他钢铁意志的城市切蛋糕一样被分成了两边,一边过着贫瘠、冰冷,渴望自由的生活,另一边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波西米亚式生活,不知道这个前落魄画家会不会也会动起搬进 Charlottenburg 某个冰冷的小公寓的念头,继续他早年在维也纳的艺术家之梦。

4.谈谈新柏林
1990 之后,墙被拆了,冷酷仙境轰然倒塌,世界尽头也重新和自由世界合为一体。这段分裂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很细微和有趣。比如东柏林有一座东德时期建的动物园,德文名是 Tierpark (暴力翻译:动物公园),西柏林也有一座动物园,历史比较老,德文名是 Zoologischer Garten (暴力翻译:动物学花园)。两个动物园都挺大的,我原来住在东柏林的动物园,然后坐城铁去西柏林的动物园附近打工,时空观多少会有点混淆。

(柏林主火车站,摄影本人)

西柏林的波西米亚式气质在统一后扩散到了整座城,而东柏林则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工厂和宿舍废墟。穷艺术家们从房租日渐高涨的 Charlottenburg 区和 Kreuzberg 区搬往房租低廉的东柏林 Prenzlauerberg 区和 Friedrichshain 区。东柏林废弃的厂房被改建了夜店和电音俱乐部,在欧洲大放光芒。

原来参与西柏林建设的土耳其劳工们把家里的亲戚都从老家弄来,一古脑搬到南边的 Neukölln 区,再加上西柏林原来就住满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 Wedding 区,柏林成为继伊斯坦布尔之后世界第二大土耳其人最多的的城市。

之前作为东德外籍劳工的越南人也效仿土耳其人,把亲戚都弄到了东柏林来。吃苦肯干的越南老乡们改造了贫瘠的柏林饮食,冒充中国人把中餐馆和中式炒面小吃开的满城都是。他们还带来了猪大肠、酸笋、紫苏和苦瓜。

有钱的俄罗斯老毛子们填补了艺术家搬出 Charlottenburg 区之后的空白,纷纷搬进了那里房间挑高有 4 米的老式公寓,俄罗斯特产超市和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在那区随处可见。

东边最遥远的两个区 Lichtenberg 和 Marzahn 新纳粹横行,半夜穿着马丁靴留着光头的高大小屁孩们到处游荡,据说这几年好了很多,之前他们会袭击有色人种。我之前住在 Lichtenberg 区,据说是新纳粹的老巢。有次下了大雪之后,楼下停着的车窗上的积雪都被画上了 「卐」字。

现在柏林很穷,所以物价相对西德来说很低廉,对于穷学生们是好事,在这里生活可以过的比较体面。东德的工厂倒闭完后,柏林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了。但是艺术家云集,所以文化和创业产业特别兴盛。

5.最后
Lonely Planet 德国卷是这样介绍一战后德皇倒台时的柏林:「是一个大熔炉,仿佛一个堕落的兽穴,同时也成了创造力的熔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聚集在这个拥有卡巴莱歌舞表演、达达派艺术家和爵士乐的城市」。今天的柏林又恢复了这样一种熔炉的特性,骨子透着媚和性感。柏林著名的同性恋市长奥维莱特也这样向世人这样介绍柏林:穷而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