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女伯爵

很多公共事件都会出现一个关于【结构性压迫】的讨论。结构性的压迫一直都存在,除了像婚姻法这样明目张胆的压迫,还有其他像妈妈岗这样巧立名目的压迫。而在种种的压迫后面都是个人的辛酸事。 然而,在很多讨论里面,结构性压迫成了许多事件当事人洗白的理由。比如同性恋骗婚的事件里,骗婚者因为性少数群体的结构性压迫而可获得谅解;虐童案里,妈妈因为女性这个身份被辩护为是弱小的、无助的、值得同情的、不应该被指责的对象。而这样的逻辑背后,其实都在忽略一个事情:个人责任。 我曾经听过龙飞律师直播的一个片段,对方是一个3个孩子的妈妈,她咨询律师的原因是发现老公出轨,是否要离婚。而龙飞律师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工作?其实,作为最清楚这个游戏的内行人之一,她知道同情不会带来任何的改变,而是告诉他在这个规则里面什么最重要。 在法律不保障、社会福利缺失、甚至连舆论都不给予同情的境况里面,一个女性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当你在短期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结构性压迫的现实面前,你作为个人,你应该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做一些什么? 将这个利益扩大了来说,包括你的健康、你的财产、你的职业晋升空间、你的自由、你的后代的利益、你的幸福、你的快乐等等。 当一个女生和我说她因为意外怀孕在读博期间遭遇导师打压的时候,我既看到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极大的恶意,结构性压迫实实在在的存在,也看到了她不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职业发展的一面。而这个是她的个人责任,我们不能忽略。 《出走的决心》这部电影里面的女主人公原型苏敏代表一个中国女性结构性压迫受害者的典型。在“我是为了孩子离不了婚”“我要带孙子”“离了婚会被人笑话”这些结构性压迫带给女性的枷锁面前,她在有可能的选择里面做了出走的决定。 人始终是有选择的,而她的出走背后背负着极大的代价,安全感的失去、社会地位的失去、不被家人的理解等等。 而与之相反的是我的一个儿时的好朋友,她在向我哭诉她在坐月子的时候发现丈夫出轨,而且还被家暴。正当我以为她在寻找婚姻的出路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准备怀二胎,希望用第二个孩子让丈夫回心转意。这个真的是一个很烂的决定。 她可以声嘶力竭地跟我说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有多不容易,女性被剥夺的权利等等,但是她没有承担保护自己健康和幸福的责任去离开这个男人。她把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到了一个新的生命身上,而这个新的生命可能要面临就是在他成长过程里面被不停的告诉“当初都是因为你,我才离不了婚”。 结构性压迫一直都会在,而我们可能所能做的就是要非常清楚结构性压迫的存在以及它如何运转,也就是你要知道它怎么让你入坑,它的游戏规则是怎么样子的。而与此同时,在这个前提下面去对自己负责,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绝对不要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到更加弱势的群体身上,比如说同性恋的另外一半,比如说孩子。欺负弱小绝对不应该成为逃避结构性压迫带来的伤害和压力的出口。这是一个底线。 最可怕的恐怕就是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这是结构性压迫,也无力承担个人责任。当一个人说这都是命的时候,这意味着他既失去了反抗结构性压迫的力气,也放弃了承担自己个人责任的任何可能性,他将陷入一个无解的境地。 不要认命,要做选择。

基督山女伯爵
基督山女伯爵

心理咨询师 微信号:jenlmw (20210103)控制型父母会养出“糊弄学大师...

> 返回基督山女伯爵的全部广播

156人赞  · · · · · ·

48人转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