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法兰西思想荣光的消逝|《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线上共读会
快闪楼
已结束
也人(理解他者 理解自己)
组长
2023-10-24 17:06:35
上海
大家好,这里是也人·豆瓣Club,我们邀请到了编辑范晶和伍繁琪为我们领读《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一起开启为期20天的阅读之旅。
豆瓣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们是本次的领读人范晶&伍繁琪,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读《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

为什么要共读《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
首先,作者施罗默·桑德本身就具备极大吸引力。桑德曾十分熟悉且崇拜法国知识分子偶像,而后却对萨特、波伏瓦、加缪等人集体祛魅;他曾亲身踏入法国学术界,知晓其中秘闻;同时,他也是一位敢于挑战犹太民族叙事的以色列学者,大胆且无畏。这样一种若即若离的观察立场,加上桑德锐利辛辣的笔触,足以挑起读者对这本知识分子著作的期待。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绝不是中规中矩的知识分子史。它包含了百年来不同阶段的知识分子发展轨迹,背后无不体现出桑德在评价人物时极高的道德感。屈服于纳粹势力的知识分子,为自己营造虚假媒体形象的知识分子,毫无创见且狭隘矫饰的知识分子等,在桑德笔下都无所遁形。书中更是将法国当下社会思潮与百年前的巧妙类比。头尾两个端点或许具备某些同质性。但在桑德看来,后来者再难与前人媲美,法兰西荣光不再,真正的知识分子精神不存。

这是一本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录,也是一针见血的人物功过书,更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揭开时代思想的疮疤和痛楚。
如何参与本次共读会?
共读说明:
共读书目:《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
共读时间:11月3日—11月23日
领读人:范晶 伍繁琪(《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责编)
答疑时间:11月10日 & 11月20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参与方式:
本次共读包含打卡&自由交流、两次主题讨论&答疑
打卡&自由交流:
共读开始后,大家可以每天来评论区进行打卡,同步自己的打卡时间、阅读进度等等;
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读后感、书摘,或者和其他读者一起交流讨论。
主题讨论&答疑:
共读期间,除了自由交流之外,大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在提问时加上【提问】的前缀,方便我们更快看到问题,我们还会不定期在帖子下进行互动。
我们会在11月10日 & 11月20日 当天晚上 7:00 - 8:00 回答大家的提问并参与主题讨论。
活动奖励: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从打卡留言并坚持到最后的读者以及分享精彩读后感的读者中,评选2位朋友送出1本也人最新出版的《着陆何处?地球危机下的政治宣言》。
-
也人 (理解他者 理解自己) 组长 楼主 2023-11-10 19:49:09 上海
德雷福斯事件就是“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标志,左拉是其中的关键人物。桑德从左拉的“我控诉”一直写到维勒贝克的“我控诉”,时代背景从“恐犹”转变为“恐伊”,政治生态也是日趋保守化。
-
也人 (理解他者 理解自己) 组长 楼主 2023-11-10 20:01:05 上海
一个意思吧 公共知识分子 public intellectual 后来在互联网语境被赋予了贬义… 一个意思吧 公共知识分子 public intellectual 后来在互联网语境被赋予了贬义… toolatetosay桑德也在书里提到过“知识分子”在英国受到冷遇的地位,不同国家知识分子群体境遇的对比值得玩味。
-
也人 (理解他者 理解自己) 组长 楼主 2023-11-20 19:18:02 上海
从我们编辑的角度来看,这段描述或许并不是在说卢梭的社会构想和政治主张被隐藏了起来,毕竟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而是在说他对加尔文等人所拥有的精神权力的向往被隐藏了。
-
也人 (理解他者 理解自己) 组长 楼主 2023-11-20 19:37:51 上海
他们虽然选择了类似的道路,但不同派别的出发点可能不同。有些是出于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即拥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有些源自对第三共和国的失望与抵触;还有一些现实利益因素,比如力图促成政党势力重组和个人地位的跃升,德国的占领则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法国也存在一些法西斯主义者,他们与德国纳粹保持了距离,甚至进行了抵抗。因此很难一概而论。